主管QQ:站内信联系

每一次产业结构的调整 都是一代人命运的改变2023-06-15 17:36

  上学的时候,虽然学过宏观经济学这门课,但也只是记个概念而已,根本理解不了其中所蕴含的意义,更别说用宏观经济的角度去观察社会,做出自己的判断了。

  直到步入中年,尤其这两年,社会进入一个政策转换期的时候,才有些被转得头晕目眩,因为每个人都身处其中,无法避免。

  很多事情,突破自己的认知和底线,《傲骨之战》中的戴安在前几季中感受到的那种强烈的冲突、焦虑和不安,这两年,我也有此感觉。

  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起,美国开始逐渐将钢铁、纺织等产业向日本、德国这些战败国转移,而六七十年代,德国、日本又把这些产业和其他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亚洲四小龙和一些拉美国家;而八十年代,亚洲四小龙又把这些劳动密集型和高能耗产业转移到中国沿海地区,而这些年,这些产业又慢慢开始向我国的中西部地区和东南亚其他国家转移。

  《爱尔兰人》中一代教父罗素的生意版图正是二战后美国制造业黄金时期的集中区域,但影片开始的时间是1975年,那个时候已经是美国制造业黄金时期的末端了。

  工会的介入,使产业工人工资不断增高,随之生产成本也不断的增长,人工成本的提高使得资本方开始向国外寻求更廉价的劳动力。

  1980年到现在,美国将大部分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都外包出去,仅保留价值链高端的制造业如汽车、航天航空、芯片等,而信息技术和金融作为新的增长点占GDP的比重越来越高。

  当一个国家在进行大规模制造业转移的时候,势必会给国内本土的原有产业造成巨大的空心化,原本的行业分配和分工也会造成巨大的失衡。

  以美国为例,当制造业被大规模转移出去的时候,那些制造业的工人原本的收入可以轻松维持中产阶层体面的生活,但当工厂都陆续外迁,产能减少,自然收入也就大幅度降低,甚至失业。

  而美国的产业升级,自2000年以后进入了超级信息时代,无论是互联网还是金融、科技产业,这些都对从业人员的学历和专业有相当高的要求和门槛,对于失业的制造业工人来说,这部分的工作岗位与他们无关,而海外建立工厂的红利,他们作为中下阶层的个体,因为没有资产和投资,也很难享受到。

  从2000年开始,美国通过纳斯达克的互联网科技泡沫破灭这样一个契机,通过一场长达十几年的调整 ,一次大崩盘,美国的资本市场完成了一次最优秀科技企业的淘汰赛,从此由工业时代正式转向了信息科技时代。

  2000年的3月10日,纳斯达克综合指数达到了5132.52点,随后的日子里下跌了78%,最终在2002年10月触底,一直到2015年年中的时候,它才恢复到了之前的峰值水平。

  而超级互联网信息技术带来的好处是,这些科技企业一旦进入成熟期,即使不需要重资本持续投入,也能发挥出极大的生产力和利润,而美国的金融体系和融资环境又非常发达,这也给科技创新提供了很好的土壤。

  这个时期,美国国内的中产阶级就开始了空心化,也就是说当美国打算走互联网信息技术这条路线的时候,基本就宣布了当时大部分美国的中产阶层是要跌落的。

  科技、信息产业提供的最多的就是研发环节的岗位,这对劳动力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曾经美国大量的蓝领阶层显然是无法胜任这一岗位的。

  在《最后一辆卡车:通用工厂的关闭》和《美国工厂》这类的纪录片中,可以看到一个依靠工业的小城市,在通用工关闭工厂之后,这个城市就基本失去了活力,大量工人失业的背后是更多家庭陷入的经济困境。

  有的人从中产阶级一直跌落到住地下室,有的人两年多的时间没有找到工作,所以当福耀玻璃开始在当地建厂之后,这些美国工人基本经历了欣喜、感激、错愕、不适、抗争、失落、接受现实、最终不得不适应的全过程。

  保尔森 肯尼迪就曾在《大国的兴衰》一书中提到,美国制造业的绝对产量一直在上升,但制造业的就业人数(特别是蓝领工人)在下降,但随着整个世界都在逐渐由材料型生产转向知识型生产,这也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而互联网和科技行业的高速发展,又使得美国产业之间的利润分配越来越悬殊,从事不同行业的人之间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

  《无依之地》这本书的作者记述了很多曾经是工业小镇的中产之家,因为一次经济危机,一次产业调整就失去了工作,断了月供,失去健康,失去爱人,失去房子,失去家,住在老旧房车上,靠亚马逊每年提供的零工机会勉强养活自己。

  并非他们不努力,他们拼尽了全力在生活,造成他们老无所依的原因,只是个人的努力抵挡不过时代的选择。

  极其严重的贫富差距,又加剧了社会各阶层的撕裂和对立,这也是在疫情时期,美国街头暴乱和游行,也是川普仍有众多的铁杆支持者的原因。

  而我国在经历了90年代的企业阵痛转型之后,通过改革,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承接了亚洲四小龙的中低端制造业,从而在2000年之后进入了超级工业时代,成为一个制造业大国。

  那么,根据欧美发展走过的路看,我国低端制造业的转移和科技创新产业的升级这条路也是不可避免的。

  尤其在人口出生率断崖式下跌和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今天,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未来的趋势会如何,应该是不难看出趋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