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QQ:站内信联系

学习二十大 投资新时代 三个视角寻找安全资产2023-07-05 05:14

  安全资产集中在国家政策支持、比较优势欠缺且进口依赖度较为集中以及国产替代需求紧迫的领域。

  牢牢守住安全发展的底线,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设专章论述“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并做出“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

  国海证券认为,安全资产至少应该具备三个特点,一是国家政策的重点支持方向,拥有“政策护城河”;二是比较优势欠缺且进口依赖度较为集中领域;三是国产替代需求紧迫,且当前国产化进度处于中前期的领域。

  国内经济增速下行叠加外部冲击放大了发展的结构性矛盾,当下政策实施愈发看重“结构性”支持,宏观政策通过结构性工具“精准滴灌”,产业政策则有保有压,安全资产是宏观及产业政策结构性支持的交集,具备“政策护城河”的最大公约数。

  宏观政策来看,制造业是当下宏观政策结构性工具支持的重点。2022年以来资本进一步向制造业企业倾斜,央行、银保监会多次发声加大制造业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2020年以来工农建交中五大银行制造业平均贷款增速达到9%以上。

  此外,2021年央行设立科技创新再贷款,根据国开行披露数据,截至2022年年末,国开行已累计发放1867亿元贷款,涵盖集成电路、机械装备及工业自动化、基础材料、新能源技术应用等领域。

  产业政策来看,半导体产业链、医药生物和高端设备的“安全”属性更高。国海证券梳理了2021年以来习总书记讲话、国家级层面的政策、文件以及会议中涉及到“安全”“自主可控”“国产替代”关键词的相关领域,发现同“安全”相关的领域主要集中在以半导体为核心的TMT产业链、医药生物和机械设备三个方面。

  具体来看,TMT相关产业链中人工智能、网络安全、集成电路/芯片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医药生物领域中以高端医疗设备为重点,机械设备中高端装备出现的频率最高。

  国际分工体系下的比较优势是衡量一个国家产业竞争力的关键指标之一,而进一步结合进口集中度,可以更清晰地反映出中国产业链中的薄弱环节,当前比较优势欠缺且进口依赖度较为集中的领域安全发展的必要性更强。

  从比较优势的动态演变来看,目前医疗器械、高端机床等领域比较优势开始起步,高端仪器、航天航空等领域尚未确立比较优势。当前中国在电气机械、非机床类的金属加工机械、数据处理零部件等领域已具备比较优势,金属加工机床、医疗器械、电路装置板等领域比较优势起步,且趋于改善,而在航空航天、高端测量仪器等领域尚未确立比较优势。

  国海证券进一步通过进出口数据及进口集中度两个指标观察各领域比较优势表现,发现在半导体、医疗器械、机械设备、新材料及航天航空五个领域“安全发展”必要性更足。

  从半导体领域来看,半导体设备和集成电路贸易逆差巨大且进口集中度较高。半导体制造设备近5年来的贸易逆差呈先增后降趋势,但2022年贸易逆差仍达到2028.08亿元。其中,半导体制造设备和晶圆制造设备贸易逆差较大,且两者从美国、德国、日本、韩国及中国台湾的2021年进口集中度分别高达79%和66%。集成电路2022年贸易逆差达到17430.80亿元,其中集成电路处理器及控制器和存储器贸易逆差较大,集成电路存储器、处理器及控制器、放大器2021年进口集中度分别高达78%、58%和55%。

  医疗器械中医疗设备及高值耗材贸易逆差较大,且进口较为集中。、从2021年进口集中度来看,眼科仪器及器具、X射线断层检查、超声波扫描装置、磁共振成像装置和呼吸类设备进口集中率分别为83%、78%、69%、68%和49%,进口集中程度较高。矫形或植入人体器具、离子射线年来贸易逆差逐年下降,但2022年贸易逆差仍旧高达103.63亿和96.94亿元。

  高端设备领域中多功能工业机器人、高端数控机床及实验设备、科学仪器贸易逆差较大且进口集中度较高,日本、中国台湾地区为主要进口地。从贸易逆差角度来看,中国多功能工业机器人以进口为主,尽管近5年进口增速呈下降趋势,但2022年贸易逆差仍达到68.62亿元。数控机床中国已实现贸易顺差,但以五轴联动数控机床为代表的高端数控机床仍以进口为主。实验设备及科学仪器方面,理化分析仪器和电子测量仪器2022年贸易逆差分别达到478.11亿和147.19亿元,主要进口来源于中国台湾和日本。

  军工领域中部分航空航天发动机贸易逆差较大,其进口主要依赖于德国和美国。航空航天器近5年来贸易逆差呈逐步下降的趋势,但2022年贸易逆差仍达到444.53亿元。其中飞机(15t)和航空器零部件2022年贸易逆差额分别为129.08亿和2.33亿元,2021年飞机(15t)进口集中度为57%,主要依赖于德国。发动机领域来看,贸易逆差主要集中在涡轮喷气发动机上,2022年涡轮喷气发动机贸易逆差为37.88亿元,2021年进口集中度为62%,进口主要依赖于美国。

  新材料领域中高分子材料、高端塑料制品及新型金属材料贸易逆差较大,高分子材料和塑料及其制品进口集中度较高。其一,新型高分子材料领域中聚碳酸酯、聚甲醛2022年贸易逆差分别高达204.52亿、45.69亿元,2021年进口集中度为61%、66%。其二,高端塑料制品2022年贸易逆差为117.55亿元,2021年塑料及其制品进口集中度为58%,进口集中度相对较高,对韩国进口依赖程度最高。其三,新型金属材料领域中新型铝合金、铜丝贸易逆差分别为157.56亿、9.29亿元,但仅有铜丝2021年进口集中度为44%相对较高,其余进口集中度均不超过10%。

  国产化率是衡量中国关键领域“卡脖子”程度的重要指标,国产化率越低其可替代的理论空间越大,在大国博弈体现为“科技博弈”的背景下,关键领域的国产化率提升长期为主旋律。

  根据国海证券的统计,半导体材料及设备国产化率普遍较低,芯片及半导体器件国产化率均不足50%。截至2022年,半导体材料国产化率大多不足50%,其中光刻胶、掩模版、封装基板等领域国产化率不足10%。截至2020年,半导体设备中除去胶设备国产化率超过50%,刻蚀设备、PVD/CVD设备国产化率不足20%,而光刻设备、离子注入及显影设备等国产化率不足5%。芯片领域来看,截至2021年,闪存、微控制器、CPU/GPU、存储器、无线通讯芯片和内存国产化率不足5%,FPGA(截至2020年)、AP(截至2021年)、模拟芯片(截至2020年)等国产化率不超过20%。

  计算机信创领域国产化率较低,细分产业大多位于追赶或扩张期。截至2021年,工业软件产业国产化率大部分低于50%,其中研发设计软件(EDA)、研发设计软件(CAD)和嵌入式软件(中大型PLC)国产化率不足20%;生产制造软件(截至2020年)、运维服务软件和嵌入式软件(截至2021年)国产化率介于20%-50%。截至2021年,操作系统、数据库和中间件国产化率均低于20%,云基础软件(IaaS)国产化率介于30%和50%之间,处于扩张期。

  除颤仪、DSA、MRI等医疗设备国产化率较低,内窥镜、电生理等高值医疗耗材国产化率有待提高。医疗设备国产化率表现分化,截至2021年,CT、PET-CT、MRI国产化率不超过20%,直线加速器、呼吸类设备、除颤器和DSA国产化率不足10%。高值医疗耗材中,内窥镜、电生理、起搏器等耗材国产化率不超过20%。体外诊断领域中除基因检测外,其他仪器国产化率较高。

  高端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零部件以及科学及实验仪器国产化率极低。截至2021年,科学及实验仪器领域国产化率极低,除天文仪器突破20%外,其他科学及实验仪器国产化率均处于追赶期。质谱仪、光谱—色谱仪器、电学测量仪器等实验仪器国产化率不足5%。在数控机床领域中,中、低端数控机床国产化率均突破50%,高端数控机床国产化率不足20%(截至2018年)。工业机器人零部件国产化率有待提高,其中伺服系统、RV减速器不足50%。

  高分子材料国产化率仍待提升。截至2021年,高分子材料绝大部分国产化率不足50%,POE树脂粒子,有机发光材料和聚酰亚胺国产化率不超过20%,先进结构陶瓷、聚苯醚、高吸水性树脂、聚乳酸和碳纤维材料介于20%-50%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