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QQ:站内信联系

《中国工业经济》观点精粹 利用工业机器人引领技术升级和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2023-07-13 12:46

  原标题:《中国工业经济》观点精粹 利用工业机器人引领技术升级和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文是《中国工业经济》第642篇观点精粹,欢迎阅读。查阅论文原文和数据等附件,请访问《中国工业经济》网站或登陆中国知网下载。

  单位:南开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交流生、延边大学硕士研究生

  原文刊发:《中国工业经济》2020年第10期,原标题为《工业机器人的使用、技术升级与经济增长》

  毫无疑问,机器人作为智能化和自动化时代的重要发明将会影响经济系统的各个方面,而相比于它已经产生的重要影响,目前学界对于机器人是如何影响宏观经济的研究并不充分,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数据的相对缺失,由于机器人的使用并未被纳入传统的经济统计之中,因此要分析机器人对于宏观经济的影响,例如经济增长,则需要专门的机器人统计数据来进行配合;二是将机器人纳入既有的生产函数所使用任务模型在技术的内生化方面研究并不完善,所以也就无法描述机器人是如何影响宏观经济的生产率,进而又影响经济增长的传导路径。因此,本文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工业机器人的使用是如何影响经济增长的,尤其是通过生产率的传导机制。这拓展了关于机器人使用就是单纯替代劳动的传统认知,也为各国制定发展机器人产业的支持政策提供了相应抓手。

  杨光、侯钰发表在《中国工业经济》2020年第10期的论文《工业机器人的使用、技术升级与经济增长》将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发布的工业机器人与最新的佩恩表(Penn World Table,PWT)匹配,得到了1993年至2017年72个国家的相关数据,对工业机器人使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传导路径进行了实证分析。主要研究发现如下:

  第一,工业机器人的使用对于产出的回归系数均十分显著,并且符号方向为正,这说明工业机器人的使用确实提高了总产出。

  第二,在不同的国家或者发展阶段,工业机器人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异质性,例如随着人口红利阶段的后移,工业机器人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在国别方面,利用“金砖”四国、欧盟以及OECD国家分组,表明工业机器人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推动作用存在差异性。

  第三,按照工业机器人的行业和用途分组回归,结果发现大多数的行业和用途都是支持本文的相关结论的;并且对于多数行业来说,工业机器人通过上下游的拉动效应对于宏观经济增长都具有推动作用。

  第四,中介效应的结果说明,生产率确实是工业机器人影响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并且是解释力最大的传导机制,不仅超过了资本的传导机制,也超过了工业机器人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推动作用。

  第五,本文通过PSM-DID的方法剔除了样本的自选择效应,这说明即使消除了不同国家间的显著差异,工业机器人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仍然存在。

  第六,将其他国家的机器人使用情况作为工具变量,消除内生性,结果发现在处理内生性之后,结果仍然是可信的。另外,用2006年轻型工业机器人的出现作为技术冲击,不仅更好的处理了内生性,还发现轻型工业机器人的普及和使用给发展中国家来说带来了更多机遇。

  第一,应当充分发挥中国国内市场较大的优势,千方百计的降低工业机器人的生产成本。中国国内市场巨大,这会对工业机器人产生大量需求,在规模效应的推动下,工业机器人的生产成本必然出现下降。只有工业机器人的成本足够低,其他行业才会选择工业机器人进行生产,随着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选择工业机器人进行生产,整个产业链的生产成本最终会逐步降低,整体技术水平会逐步提高。这对于提高中国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之一,应当充分发挥其内需较大的优势,为发展工业机器人产业助力。

  第二,高度重视机器人行业中的新技术、新发明和新趋势,并且形成预判。以2006年出现的轻型工业机器人为例,这种新技术、新发明就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新机遇。由于轻型工业机器人相对价格较低,相应的投资也较少,特别适合工业基础较为薄弱、产业资本并不雄厚的发展中国家。除此之外,更应该重视机器人行业发展的新趋势。虽然早期的机器人都是应用于工业用途,但是当前的服务业机器人发展非常迅速。国际机器人联合会也针对服务业机器人领域进行了调研,形成了专门的调研报告,只是没有形成相应的数据库。参考电脑和手机的发展历史,都是从早期的服务工业用途发展到服务个人用户,并且最终个人用户的市场远超商业用途的市场。如果这种发展态势在机器人领域重现,那么服务业机器人的比重将会超过工业机器人的比重,从而主导机器人市场,进而也会深刻影响当前所有的生产和生活的组织方式。因此,预判机器人行业的发展新趋势对于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

  第三,应当高度重视对于相关劳动者的教育以及人力资本的投入。因为工业机器人的发展过程本身就伴随着劳动力市场的结构变化,许多原来由劳动力进行生产的传统工作岗位将会被工业机器人代替,当然也会有新的岗位被创造出来,这种变革就会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可以判断这种趋势一旦启动就很难停止或者被逆转,因此形成终生学习的能力是未来经济对于劳动者的基本要求。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政府应当一方面为劳动者提供学习机会,使其接受培训提升自身的人力资本,以便能够更好的适应新岗位的工作,另一方面要调整宏观经济政策,以应对随着劳动力市场的结构变化所带来的宏观经济冲击,这样就能减轻工业机器人带来的调整成本。

  第四,应当完善工业机器人从研发到应用的整体产业链,从数量和质量两方面提高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水平。通过跨国比较可以发现,虽然2018年中国大陆拥有约65万台工业机器人,在总量上位居全球第一。但是按照人均工业机器人的拥有量来计算,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仍然较大。美国、德国、日本和韩国四国共拥有工业机器人110多万台,而这四个国家的人口总和只有中国的1/2,所以中国人均的工业机器人拥有量大约是世界高水平制造强国的1/4,这个差距意味着中国仍然具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人均工业机器人拥有量至少要翻两番才能赶超世界高水平制造强国。针对工业机器人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分析可以发现,当前中国的优势主要集中在机器人的应用领域,而机器人本身的研发、制造环节还较为薄弱。因此,提高对于工业机器人的研发投入,实现工业机器人全产业链的自主可控应该是中国下一阶段的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