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QQ:站内信联系

中国机械工业发展现状分析docx2023-08-28 12:25

  PAGE PAGE #/ 7 PAGE PAGE # / 7 十一五 ”期间,我国机械工业延续了 “十五”全面高速发展的好势头,无论是 行业规模、产业结构、产品水平,还是国际竞争力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一、产业规模跃居世界首位 “十一五”期间,机械工业的产业规模持续快速增长。 2010 年机械工业增加 值占全国GDP的比重已超过9%工业总产值从2005年的4万亿元增长到2010 年的 14 万亿元,年均增速超过 25%,在全国工业中的比重从 16.6%提高到 20.3%;规模以上企业已达 10万多家,比 “十五”末增加了近 5万家,从业人员数 达到 1752万人,资产总额已达到 10.4万亿元,比 “十五”末翻了一番。 2009 年,我国机械工业销售额达到 1.5万亿美元,超过日本的 1.2万亿美元和美国的 1 万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一,成为全球机械制造第一大国。 二、装备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十一五 ”以来,在高速增长的需求拉动下,我国机械产品的水平有了长足 的进步,机械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已经由 2005的 80%提高到了 2010的 85% 以上,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取得了较大突破,对国民经济各行业的保障能力明 显增强。 电力装备方面: 已能基本满足国内需求,技术水平和产品产量已经进入世界前列。已可批 量生产 60万及 100万千瓦级超临界、超超临界火力发电机组 ;水电设备最大单机 容量已由 30万千瓦升级到 70万千瓦,机组效率进入世界先进水平 ;已具备自主 生产百万千瓦级二代改进型压水堆核电站成套设备的能力,三代核电站装备的 成套制造技术正在研发,并已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 ;兆瓦级风电机组已实现批量 生产,5MW海上风电机组已研制成功,我国已进入世界风电设备生产大国行 列;1000KV特高压交流输变电设备和士 800K直流输电成套设备研制成功,综合 自主化率分别达到 90%以上和 60%以上,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首个特高压输变电 设备投入工业化运行的国家。 冶金矿山设备方面,可自主提供年产 1000 万吨级钢铁企业用常规流程的成 套设备年产2000万吨级露天矿、年产60?70万吨级金属矿、年产600万吨级 井下煤矿、年处理400万吨级选煤厂、年处理300万吨级选矿厂、日产4000? 100 吨级熟料干法工艺水泥厂成套装备。 石化通用设备方面, 30万吨/年合成氨设备已实现国产化 ;百万吨乙烯装置 所需的关键 “三机 ”裂(解气压缩机、丙烯压缩机和乙烯压缩机 )及多股流低温冷箱 已研制成功 ;6万立方米/时等级大型空分设备已实现国产化并出口,正在研制 8.5万立方米/时空分设备 ;石油钻机已由 9000米升级到 12000米,达到了世界领 先水平,并正在由陆上钻机向海上钻机拓展。 汽车行业: 2010 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 1826 万辆和 1806万辆,高居 世界第一。目前自主品牌乘用车的销售比重已提高到 46%,其中自主品牌轿车 的销售比重占 31%。 大型施工机械方面: 2000吨履带起重机、 500 吨全路面起重机、 72米臂架 混凝土输送泵车、直径 11.22米的泥水平衡盾构机等特大型工程机械研制完成。 农业机械方面: 除少数高端产品尚需进口外,国产农机已基本能满足国内农业的需求。 180 马力大型拖拉机已研制成功,小麦联合收割机已经普及并开始向大喂入 量机型发展, 3-4 行玉米联合收割机批量供应市场,水稻种植和收获机械技术基 本成熟, 4 行半喂入式水稻联合收割机研制成功,油菜、牧草和甘蔗收获机械、 节水灌溉、秸秆还田和复式作业机具研究也都取得重大进展。 工作母机方面: 大型、精密、高速数控机床以及为之配套的数控系统和功能部件进步很 快,数控机床自给率达到 60%,开发出了五轴联动龙门加工机床、五轴联动叶 片加工中心、五轴落地式数控镗铣床、七轴联动重型立式车铣复合加工机床、 超精密加工机床、柔性制造系统及大型冲压自动生产线 ;自主研发的数控系统可 靠性明显提高,平均无故障时间达到 2 万小时。 大型铸锻件方面: 我国 30万、 60 万千瓦火电机组高中压转子国内市场满足率已提高到 60%左 右,低压转子国内市场满足率已提高到 45%,发电机大轴国内市场满足率已提 高到 30%,掌握了超超临界火电机组转子制造技术并实现批量生产 ;100 万千瓦 级三代核电设备成套大型锻件已研制成功,压力壳、蒸发器、主管道等具有代 表性的关键锻件的技术攻关已相继取得突破。 三、结构调整取得一定进展 在资本结构方面: 已实现多元化,行业内生的发展活力越来越强。国有大型企业在重大技术 装备研制和生产中继续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 ;民营经济表现出很强的抗风险能 力,对机械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了 50%,对机械工业的平稳发展功不可没。 在组织结构方面: 企业小而散的局面有所改观,主要行业的生产集中度不断提高,尤其是汽 车、工程机械、发电设备等行业更加突出。上汽、东风、一汽、长安产销量在 全行业中占比已达 70%,前十大企业的生产集中度已达 86%;哈尔滨、东方、上 海三大集团产量在发电设备行业占比达到 68.7%,华锐、金风、东汽在风电设备 产量中的占比也已达 70%左右 ;徐工、中联重科、三一、柳工、龙工、山推已约 占中国工程机械市场总销售额的半壁江山。 在产品结构方面: 新产品产值始终保持两位数增长,科技创新成果成为推动行业持续发展的 强劲动力。 2010年,机械工业新产品产值超过 2 万亿元,约占全国工业新产品 产值的 40%。重大技术装备向大型化、高参数化发展,部分产品的效率已接近 世界先进水平,量大面广的通用机电产品效率也有很大提高。 在资产结构方面: “十一五 ”期间,机械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持续高速增长,累计完成固定资产 投资 57281亿元,年均增速达到约 38%,2010 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高达 1.9 万亿元。 高强度的投资使得全行业的装备水平大为提高,生产条件大为改善,行业 固定资产的新度系数由 “十五”末的 61%提高到 2009年的 64%。一批行业排头兵 企业的装备水平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同行先进水平。 四、进出口贸易逆差变顺差 “十一五 ”期间,我国机械产品对外贸易规模持续扩大,成为全球机械产品 贸易发展的重要动力。 2006 年,我国机械工业对外贸易结束建国以来持续数十 年的逆差局面,实现历 史性的转折,首次实现外贸顺差。随着我国机械工业国际竞争力的增强, 机械工业贸易顺差不断扩大。 2008 年,我国机械工业实现对外贸易顺差 477亿 美元,达到历史最好水平。此后虽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国家为减少 过多的贸易顺差而大力鼓励进口先进设备,机械工业对外贸易顺差开始减少。 2010 年进出口总额达到 5138 亿美元,比 2005 年的 2229 亿美元大幅增长 231%,同时仍保持了进出口基本平衡,实现了顺差 31 亿美元。 在对外贸易额快速增长的同时,外贸结构也不断优化。外贸出口中一般贸 易占比快速提高,一般贸易额在外贸总额中的占比已由 2005 年的 46.4%提高到 2010 年的 58.0%;而加工贸易额占比则由 2005 年的 49.1%降低到 2010 年的 30.5%。与此同时,出口产品结构进一步改善,工程机械、数控机床、发电设 备、汽车等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出口发展迅速。近年来发电设备的出口量已占 到总产量近 15%。 除以上成绩外,机械工业在其他方面也都取得明显进步。比如在节能节材 方面, “十一五”期间,机械工业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逐年大幅下降,从 2005年的 0.65吨标准煤降至 2009年的 0.425 吨标准煤,降幅达到 34.6%,远超 国务院所提出的单位GDP能耗降低20%的目标;大中型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耗钢 量从 0.47 吨降至 0.38 吨,降幅达 18.2%,材料利用率大大提高,间接节能效果 明显。在信息化与工业化相融合方面, “十一五 ”期间,机械工业两化融合进程 加速,研发设计信息化已达到较高水平,骨干企业已普遍使用三维设计 C AE、CAPP、PDM 的覆盖率已经超过半数 ;财务管理信息化普及率已经达到 90%以上;成本管理、采购管理、销售管理、库存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主生产 计划等信息化应用取得明显效果。 产品开始向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在我国制造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要集中力量发展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 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要按照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用地集约,生态环保的原 则,积极引导和推动相关产业向工业园区集中,着力加强以产业链为纽带的产 业集群建设,进一步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土地节约使用、资源集约利用和污染 集中治理,着力培育一批在自主创新、品牌质量、节能减排、服务体系建设等 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的世界高端制造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四是要着力发展战略 新兴产业。战略新兴产业是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融合,代表科技创新的方 向,也代表着产业发展的方向。要加快微电子和光电子器材和器件、新型功能 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纳米材料和器件等领域的科技攻关,尽快形成具有世 界先进水平新材料和智能绿色制造体系。同时,还要积极发展包括水电、核 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沼气发电以及地热利用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 源。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全球经济结构加速调整,新的格局正在形成,为尽 快走出危机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美国等发达国家重新关注实体经济的发 展,提出了再工业化、低碳经济、智慧地球等新的理念,并纷纷加大科技投 入,试图在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生态环保、生命科学等新 兴产业领域保持竞争优势,抢占未来科技进步和行业发展的制高点。与此同 时,在能源和战略矿产资源价格大幅度振荡,环保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以 节能环保和高科技为核心的绿色经济和低碳发展也逐渐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追 捧的经济发展理念。这些都要求中国制造业既要立足当前,加快传统产业的改 造升级,又要着眼长远,注重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塑造中国制造业 新的竞争优势。罗百辉指出,中国装备制造业要从 “制造强国 ”转型成为 “创造强 国”,必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下功夫: 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2008 年,我国申请国际专利 6089件,在工业领域 两个表现突出的企业 ——华为和中信占了其中的 2000多项。而这 6000 多项国 际专利仅相当于美国的九分 之一,日本的五分之一和德国的三分之一。因此,必须有效地推进以企业 为核心的自主创新能力,力争在局部领域实现技术创新的有效突破,为产业进 入高端领域赢得先机。 2、加强自主品牌建设。目前,我国产品出口以低附加值和低技术含量产品 为主,自主品牌产品出口占比很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著名品牌还十分缺乏。 在 2009 年世界品牌 500 强中,中国内地仅有 18 个品牌入选,其中仅 8 个是属 于制造领域,远低于一些发达的工业化国家。 3、加快提高大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中国许多工业行业产量居世界第一,但 是分散在许多企业中,缺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 4、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为 22.6%,与美国和日本相比 分别低 23%和 22%。 5、生产型服务业发展滞后,对制造业优化升级支撑不够。当前,我国生产 性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为 39.3%,分别较美国和韩国低 24 和 22 个百分点。总 体上,我国制造业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性和战略性产 业,是各行业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证和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高 端装备制造产业是装备制造产业中技术密集度较高的产业,是高端制造的核心 和关键,具有产业的关联度高,吸纳就业能力强,技术资金都很密集这样一个 特点。积极抢占高端的装备制造领域是发达国家谋求工业强国地位的战略重 点。应该承认,尽管我国已是一个装备制造业大国,但是当前我国装备制造产 业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特别是一些高端制造装备,如半导 体,包括电子信息产业的加工设备、深水海洋和石油装备、百万吨乙烯装置中 大型压缩机等几乎全部依赖进口,高端自动控制系统如飞机导航仪器仪表,高 速列车的刹车系统基本上由国外垄断。 因此,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要立足于国内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依 托重点工程,优先发展核心关键部件和基础制造工艺,加快推进新能源、高档 数控机床、现代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化仪器仪表、精准农业机械、航空航天设 备、电子专业设备以及重大的节能环保装备等重大技术装备的自主化和本土 化。重点支持大型成套装备制造企业发展工程总承包,系统集成,促进装备制 造业服务化的发展。 目前粗放式制造模式面临严峻的挑战,精细化、高端化、智能化的多样需 求越来越多。 工信部提出基础零部件产业振兴实施方案,对整个行业的发展有着深刻的 认识。方案中提出 3 年内使我国机械基础零部件制造水平得到明显提高,自主 创新能力实现较大提升,产业结构不合理的局面得到改善,逐步扭转基础零部 件产业发展严重滞后的被动局面。突破一批基础零部件制造关键技术,产品技 术水平达到 21 世纪初国际先进水平研发一批关键基础零部件,掌握一批拥有自 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重大装备基础零部件配套能力提高到 70%以上调整产 业和产品结构,发展一批高附加值产品,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专业化强 的基础零部件企业及知名品牌加大技术改造支持力度,着重加强工艺装备及检 测能力建设,创建若干行业技术服务平台,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夯实技术创新 基础。

  不同的表达快乐的英文单词――howtoexpresshappiness.docx

  原创力文档创建于2008年,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分享给其他用户(可下载、阅读),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所有。原创力文档是网络服务平台方,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发链接和相关诉求至 电线) ,上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