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QQ:站内信联系

听新陕奏响“一带一路”交响曲2023-09-01 22:19

  8月25日,关中平原的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天气清凉,雨润如酥,落在连绵青翠的林间,飘在整齐宽敞的街上,散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郁郁葱葱的校园里。

  3200余公里外,昆仑山深处,一汪碧水如宝石镶嵌在群山之间。高峡出平湖,2002年完工的新疆乌鲁瓦提水库已经运行了21年,180余万亩耕地因其得到改善和扩大,乌鲁瓦提水库发电厂也已成为和田地区主要骨干电源之一。

  水库的设计者,是王蔚。除去乌鲁瓦提水库,这位在和田工作期间先后主持设计了24座永久性渠首、58座水库、75座电站、3200多公里防渗渠,一生只为“幸福水”的和田赤子,母校正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前身之一。

  王蔚入疆72年后,一份厚厚的文件,轻轻放在了记者面前,上面写满了人名。何辉强、马志全、李明思、康超……再看这些姓名后面的工作地址,我们看到了新疆每一个地州市的名字。“这是我们最近10年内在新疆工作的校友,一共265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团委书记李洁说。

  “我们和新疆有紧密充分的交流合作。共建‘一带一路’倡议10年来,这种交流合作在广度和深度上都不断加强。”西农大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张鑫前两天才从新疆回来,“很快我们的院长、书记都要去新疆,一是看看校友,二是去了解在新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提供怎样的服务。”

  从2022年初开始,新疆进一步提高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一系列举措的出台,让业界和学界都看到了新疆以水赋能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的决心与行动。翻看水建学院的重大项目目录,我们发现从“十二五”到“十四五”期间,该院都有国家级项目落地新疆。“新疆是我们国家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高效用水的一线战场,在这里的研究,具有普遍意义。”张鑫说。

  专家名单里,尹飞虎和邓铭江这两位新疆水领域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赫然在列。“通过两位院士对我们的指导,我们更加了解了新疆以及新疆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从而更好地发挥学院的人才资源优势,助力新疆做好‘水’这篇大文章。”张鑫说。

  此刻,天南海北返校的学生正拉着行李箱步入校园。很快,6名来自塔里木大学的学生将入校学习。这是两校合作的一个项目,双方互相认可对方学校给予学生的学分。

  银龄计划的开展,更让一个个西农大的老教授出现在新疆多所大学的讲台,这些睿智谦和的老者,是新疆很多农林水利领域学子们梦寐以求想拜访的先生。而云端之上,西农大诸多精品课程向新疆多所高校开放,天山南北,鼠标轻点跳出界面的是一所“985”高校最优质的教学资源。

  “我的专业是节水灌溉技术与装备。”当朱德兰教授坐在面前,睿智的目光望向你时,人就不自觉地坐得更加端正。这位水建学院的博士生导师语言简练利落。这几年,朱德兰带领团队在新疆和乌兹别克斯坦开展国家重大研发项目。在乌兹别克斯坦建立节水灌溉示范园,和当地政府以及新疆企业合作,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今年又与塔什干国立农业大学、塔什干水利与农业机械工程大学合作,为这两所大学建立相关实验室。“我们把水肥一体化技术有效推广到干旱缺水的中亚地区,让中亚国家在有限水资源的前提下更好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朱德兰说。

  教授身后,一个女孩静静立在门外。“我叫袁寄望,是朱老师的博士生,再过一阵就离校了。”她顿了一下,补充道,“我家是库尔勒的。”

  “妈妈起的,”袁寄望说,“她是希望我越来越好,但我现在觉得这名字对上‘一带一路’建设寓意也很好。”

  “我从小在新疆长大,父母都是农民,从小到大看着父母浇地真的很艰难,所以求学时就想着学水利专业,我现在的研究方向是水工水力学,读博期间,主要精力都用在节水灌溉过滤系统核心部件的功能研发上了。”袁寄望说。

  “还没定,但家乡的高校抛来了橄榄枝。”袁寄望笑着对记者说,“我觉得是个很好的去处。”

  8月25日,在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食用油生产线,机械手臂有条不紊执行操作程序,把一桶桶灌装好的食用油码放整齐。2016年开始,爱菊集团把哈萨克斯坦作为粮油原料供应基地,建成了以哈萨克斯坦北哈州农产品物流加工园区为集结中心、新疆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农产品物流加工园区为中转分拨中心、西安国际港务区为集散中心的“三位一体”跨国大物流大加工体系。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谢龙摄

  2100多年前,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由长安(今西安)出发,坚定的步伐凿空重重壁障,脚下的足迹后来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丝绸之路。

  作为古丝绸之路起点的西安,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间,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持续做好基础设施“硬联通”,强化规则标准“软联通”,促进各国人民“心联通”。

  古之长安,今之西安。在“一带一路”倡议下,这座千年古都再次站在对外开放的前沿。近日,新疆日报社(集团)“奔腾之路——‘一带一路’沿线大型全媒体报道”采访小分队来到西安市,专访了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院长卢山冰。

  问:西安是如何在国内外重要城市的激烈竞争中确立自身地位的,这座城市的优势是什么?

  答:2015年3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提出“打造西安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这也是西安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被赋予的定位。

  西安相比其他城市,最大特色是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在历史上中国和中亚交流有两次热潮,第一次是在汉朝,张骞出使西域后,第二次是在唐朝。这两次都是在当时的长安,所以说丝绸之路和西安是紧密联系的。这一优势是很多城市不具备的。其次是陕西的科教优势。陕西省有100多所高校,在校大学生150多万人,科研实力非常雄厚,这对于我们吸引人才,助力城市发展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还有就是在没有优势的背景下,创造优势。比如在许多省份都开行中欧班列的背景下,陕西的中欧班列异军突起,发挥了重要作用。中欧班列(长安号)在过去3年时间里,开行量、重箱率、货运量等核心指标持续居于全国前列。

  答: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中的“五通”分别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要加强“五通”,陕西和新疆之间也是如此。要加强陕西和新疆“一带一路”建设规划有效对接,同时也要加强各方面的交流。

  新疆和陕西在人文交流上比较契合。很多新疆学生在西安读大学,有的留在了西安,有的回到家乡服务于新疆。西安也有不少大学生毕业后到新疆工作。所以说我们两地在人文交流上有非常好的基础。

  新疆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可以利用陕西科教优势,为新疆储备和吸引人才。陕西可以搭上新疆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的快车,和新疆加强合作交流。

  前不久召开的中国—中亚峰会是今年中国主场外交中的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对陕西和新疆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发展机遇。陕西是向西开放的前沿、新疆是向西开放的桥头堡,二者不论是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还是在中国与中亚国家交往交流中都承担着重要责任。中国—中亚峰会期间,达成了100多项成果清单,陕西和新疆都应该围绕这些成果清单找到可以发挥作用的点。如果我们用经济学的观点来做分析,100个成果清单可能需要500个到1000个项目来支撑,这些项目就是我们两地需要努力的方向。

  答:新疆的发展需要借助三大优势,第一是区位优势,第二是人文优势,第三是后天创造的优势。前两个优势是自然形成的,第三个就需要我们积极主动作为来创造。

  建议新疆积极申报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目前,全国有18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分别在上海、天津、河南、辽宁、福建、四川等地。但在西北地区,除陕西外,甘肃、宁夏、新疆等地都没有自由贸易试验区。如果一个地方有了自由贸易试验区,它就有了更大的对外交往交流的平台。

  另外,新疆作为向西开放的桥头堡,还需在口岸基础建设上不断提档升级。内陆地区发展过程中,很多东西需要“走出去”,这就需要经过新疆。新疆口岸的建设不仅要提升硬件设施,软服务也要不断创新。这样不仅为新疆口岸经济发展增添了活力,更为中国向西对外开放提供了更便利的渠道和路径。

  25岁,辞掉工作,瞒着家人,揣着不足3万元的积蓄,只身一人到西安创业是什么体验?

  “刺激。”马悦的回答看似简单,但从她的语气中可以感受到她很享受这个过程。

  8月24日,在位于西安市碑林区永宁门附近写字楼里的一家汉服体验店里,新疆日报社(集团)“奔腾之路——‘一带一路’沿线大型全媒体报道”采访小分队成员见到了这位来自新疆塔城的回族姑娘。

  2018年从新疆职业大学毕业后,马悦在一家媒体工作。可她一直都想出去闯一闯,去年5月,她下定了决心。

  “我试着给爸妈说我想去国内其他城市工作,父母坚决反对,觉得姑娘家离父母近点好,更何况我之前只去过成都和重庆,而且还只是短暂停留。”马悦说。

  抱着总要试试的心态,马悦瞒着父母只身一人来到了西安,对她来说一切都是陌生的,但是在这份陌生中却夹杂着几分熟悉。

  “西安的气候、美食和新疆差不多,而且到处都能看到新疆元素,像新疆餐厅、新疆歌舞等。”马悦说。

  此前在乌鲁木齐工作时,马悦在自媒体运营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所以很快在西安找到了一份工作,但这份工作并没有干太久。

  “瞒着家人出来创业,最终是想要干一番事业,可具体干什么迟迟没有想好。”马悦说。虽然来西安几个月后被父母发现而被训斥,但看着女儿已经找到工作,他们就没有再干涉。“如果我再告诉他们我想要创业,估计会从塔城跑来打我。”马悦调皮地说。

  今年1月,马悦的一位好友从新疆到西安旅游,发现穿着汉服游西安仿佛已是标配,马悦在陪着好友体验汉服的过程中,发现开汉服体验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选址、装修、买服装、招化妆师……就这样,今年4月,马悦在西安开了第一家汉服体验馆。她在自媒体平台上发布短视频,引起很多人关注,店里生意很快就红火起来了。

  1个月后,马悦开始筹备开第二家店。“1家店已经满足不了顾客的需求。”马悦说。

  就这样,从第一家到第二家再到第三家,仅仅半年多时间,这个姑娘在西安闯出了自己的一番天地。

  “我从什么都不会,到现在经营3家汉服体验馆,从父母坚决反对,到现在父母看到我小有成绩后的认可,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过程。而我的店,也变成了向大家展示新疆的小平台。”马悦说。

  马悦告诉记者,到她店里体验汉服的游客得知她是新疆人,就会不停地询问关于新疆的各种事情。“我们店里除了汉服,还有很多新疆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游客们试穿时我都会一一给她们讲解,告诉她们新疆的服饰文化,大家都特别感兴趣。”马悦说。

  此刻,马悦已经开始谋划在西安开第四家汉服体验馆。“这一年中,我在成长,我的梦想也在改变,我希望自己成为新疆的推介者,让更多人通过我对新疆多一些了解。”马悦说。

  戌时,列车驶入西安北站。当我换了一个身份踏上西安这座城市时,我是激动的;亥时,西安的风拥抱我时,我是怀念的;子丑之时,伴着蝉鸣入眠,我是安心的;寅卯之时,披着月光,看古城遍地流华;辰巳之时,迎着朝阳外出采访,有点dej avu(似曾相识);午未申酉,尽情感受这座城市的热情繁盛。

  “长安(今西安)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是一座始建于3100多年前,历经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与罗马、雅典、开罗齐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它与罗马古城一东一西,站在东西方文化之巅遥遥相望,这是座曾有无比辉煌的成就、无比灿烂的文化、无比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令世人无限向往的城市……”在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的会议室内,听着卢山冰教授对丝绸之路的阐释,使我不禁思考:两千年历史长河之中,丝绸之路见证的十二时辰岂不是如谷育长林之多,日映海波之盛。

  星移斗转,周而复始。两千年里,国家成长兴衰,从长安到罗马,一万四千里长路,从驼铃到汽笛,九千重变化古今。沙漠的一粒沙,城头的一轮月,无不在向我讲述它们的十二时辰。

  3年前,当我第一次踏上西安这座城市,西安于我而言,是为求学,是为追梦;3年之后,作为记者,我又一次来到西安,西安于我而言,是为记录,是为取经。3年前,我于西安是学子,3年后,我带着“纸和笔”,于西安是聆听者,是记录者。我与西安正共同诉说着彼此缺失这段时间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