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QQ:站内信联系

中国制造 2025 会改变机械行业现状吗?2023-10-05 12:05

  我干cnc十几年,从车铣复合到五轴加工中心,从数控折弯到激光等离子切割,基本上所有设备都精通。在厂里管着编程序,也干活。工资一月到手七千。倒不是说技术,关键是时间,在机械这行熬了十年,现在一月七千。已经改行了。机械行业老板也难,经常开不出工资。厂里的设备一台都是几十,几百万。感觉很讽刺。

  我在学校学的三轴和普车数车还有钳工。工作先干的普车普铣普磨,手工磨刀基础扎实。以后干数车,三轴,跳槽到做冰箱壳的钣金公司,学的激光等离子线切割数控折弯线切割这一套。。又跳槽到日企学的四轴五轴,联动复合走心机,日企设备虽然牛逼,工资却一点都不高,还不如效益好的私企。就是感觉上特正规,放假多福利多,车间空调什么的。在最后一个地方学的数控磨。。重点是我是从普车钳工干起来的,机械这行我觉得这才是最重要的基础。而且数控这东西也是一通百通的,无非都是描写二三维坐标,四五轴复杂点也只是形式上复杂而已,原理并没改变。所以我觉得这玩意天花板真的不高,这点工资也算实至名归。只不过企业效益不同,城市不同会有浮动。唯一有点技术含量只是加工工艺这块。我虽然谈不上是专家。但近几年还没遇到过什么完成不了的任务。

  还有私信让我去他家干的人,离我家超过20公里的地方我是不会考虑的。除非工资离奇的高。更何况出省去外地工作。

  谢邀。知乎上机械制造专业的不在少数,关于中国制造2025的话题却鲜有答案。让我来抛砖引玉一下。大神轻喷。

  中国制造未来发展的路线图,其基本思路是,借助两个IT的结合(工业技术和信息技术),改变中国制造业现状,令中国到2025年跻身现代工业强国之列。实施“中国制造2025”是推动中国制造业从大国向强国转变的第一步。

  中国制造2025被广大人民群众誉为中国版的“工业4.0”。我觉得首先得好好理解一下德国的工业4.0。

  工业4.0从去年开始成规模的在中国媒体上出现,到今年年初变成了十分热门的话题,我想应该和中国也提出了类似的概念如“中国制造2025”以及“互联网+”有关,另外中德两国同为制造业大国,德国的经验对中国也有借鉴意义。但是我认为我们还是要更加审慎的看待“工业4.0”计划,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

  1)工业4.0在德国也还处在一个初始阶段,工业4.0的实现还存在诸多障碍,还只能被称作一个“未来愿景”。

  一些大型跨国企业可能已经部分实现了智能化生产,但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还有些距离。这不仅仅是国家支持就能解决的,工业4.0是个系统性工程,创新体系中的各个主体以及各种配套都要跟上,还要有运用智能化数字化生产的意识。去年德国某研究所的一位科研人员告诉我,之前他们对德国企业做的调查显示,很多中小企业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工业4.0 。

  中国之前已经对智能化、信息化的工业生产方式有所准备,我们以前提出的“两化融合”就有“工业4.0”的影子。中国的制造业近年来发展迅速,早已跨过了只会生产衬衣袜子的时代。虽然在中高端制造业上与德国日本横向比较还有差距,但纵向来看,中国制造业的水平比前些年已经有了质的飞跃。我们的中端机电产品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这两年在中国对德国的出口产品中,机电产品占比已经超过40%。在通讯技术的发展上中国至少已经不逊色于德国;在移动互联网领域,我认为中国已经超过德国。

  私以为 两者既有很多相同之处,也有很多不同之处。中国和德国工业发展的水平不在一个起点上,更不在一个水平线上。从内容上看,德国工业4.0和我国的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有异曲同工之处。所以我们不能照搬照抄德国的工业4.0,必须走出中国特色的制造化道路。

  不管从哪个方面,其核心都是推进智能制造。用白话来说用机器代替人工。可能有人还会问这不是上世纪工业革命做的事么?但是在我们国家,在江浙一带大部分制造业还是依靠廉价的劳动力来完成。

  看起来很简单对吧。但是就是这个简简单单的票夹,白色的金属环部分的装备在一年前仍是依靠大量的人工来完成。厂内的确有机器可以代替人工完成这个装配任务,但是不同型号大小的票夹需要机器能够改变装配的一些参数。就是这个变化,让众多生产票夹的企业没有能力负担各种型号的机器。

  之前叔叔有想过生产一台机器,能够适应各种型号的票夹。但是他找了一个团队设计制作样机后,发现使用起来不尽如人意。几十万的钱自然打了水漂。后来辗转多个设计团队,终于完成了机器的设计生产,现在已经投入使用了。

  我们的制造业就是需要靠这些一个个小的智能化制造,才能一点点推动制造业发展。

  家父投资的一个企业是为大众和吉利等做生产线的。他说国家现在在制造业这方面补贴很高。当地政府机构都在保护和大力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在企业项目还没有开展之前,补助的资金已经到位了。

  会改变, 会让机械行业变得更美好, 但是, 绝对会让机械专业的人的生存状况变得更差.

  首先,大家了解一下中国制造2025究竟是什么意思吧, 最通俗的解释, 就是工厂加入了更多的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的内容, 这些和机械专业的人毫无关系(虽然专业名字有自动化三个字,但是实际上和没有是一样的),这些都需要做软件, 硬件,物联网的人去实现, 也就是说, 将来机械行业, 也会大量吸收计算机这类专业的人员, 会消化大量在互联网行业混不下去的程序员.

  去年秋天, 我参加了物联网展览会, 有一个展厅就机械行业的公司, 不过展出的都是物联网云平台, 智能加工平台, 机加工自动检测系统等各种应用在机械行业, 但是和机械专业的人无关的新技术.

  在不久的将来, 机械专业的人, 想进个好点的机械公司, 将越来越难了, 因为好点的机械公司, 根本不需要再招机械专业的人, 而需要的是计算机专业的人.

  不过考虑到时代在进步, 部分比较好的学校的机械也在进步, 其研究生阶段,纷纷向计算机软件类的方向靠拢, 基本上也就相当于脱离机械了. 毕竟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太贵了, 很多公司是雇不起的, 只好雇机械专业但会编程序的人.

  百度了一下,中国制造2025的领域:信息科学。机械人请不要往自己脸上贴金。

  4.去今年初一个离职的年轻部门经理开着保时捷来看我们,劝我和他去炒房。我有点羡慕。

  5.上个月CNC离职一个小师傅,好像回老家市里卖房了。听说政府征他家里地了。

  6.感谢政府降了一个点的增值税…但是这环保税是什么鬼?我们是做精密器件的,没那么大污染吧…

  这个问题在我的一篇机械行业解读的长文里有一部分回答,现在引用过来,再加一点新的想法。

  先提出一个问题大家思考一下:这个问题是2015年提出的,那一年,公布了智能制造2025这个概念。现在2020年,距离口号提出至节点已经过去了50%的时间历程,各位从业者看看身边发生了什么根本性改变没有?

  中国制造2025或是智能制造2025可以为传统机械行业赋能,整体提升行业格局,改变行业面貌;但是,提升红利并不会流向目前在这一行业内的绝大多数从业者,而是流向了其他关联行业/渠道/岗位。提升红利的获得方还是原本IT/互联网/咨询行业的从业者。

  前些年陆续流行过的信息化、数据化建设。企业信息化、政府信息化、企业数字化转型、数字政府诸如此类的概念,信息化、数字化建设肯定是大大的提高了行业的工作效率,有目共睹,我们现在能够无纸化办公,流程APP里一遍就过,都是信息化、数字化升级的好处。对行业,对法人主体,对从业者实实在在的产生了积极作用。

  但是,大家最关心的是,对原本就在这个行业,这个公司的从业者,有实际的红利吗?好像并没有看到。但是,这样一笔信息化、数字化建设的投入,流向了哪儿?传统行业的公司并不具备自我升级的能力,那么只能依托外部专业的实施主体。所谓的外部实施主体是谁?还不是原本那些IT/互联网公司?除了外部的专业实施公司,传统企业内部还需要有专业的对接团队,这样就催生出了一个部门,叫做 IT部/信息数字化部/大数据部/IT与信息化部,名字五花八门,但都是它。这个多出来的部门,也还是要面向原来从事 IT、互联网、数据行业的从业者招聘,为了能招来人,还要对标 IT、互联网、数据行业的薪资。

  在信息化产品、数字化产品与原公司业务对接时,还需要有人来梳理流程,建立关联,这些人被称为业务专家,也可以叫咨询顾问,这些人原本从哪儿来?一部分业务专家可以是传统行业里转出来,他们熟悉原来行业的流程;但咨询顾问一般还都是原本从事IT咨询行业的从业者。

  所以,在我看来,智能制造,与之前的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并没有本质区别。把上面的几段线;换成智能制造,好像仍然成立。所以,智能制造,这是又一次的蓝海,为IT/互联网/咨询行业的从业者发掘的蓝海,它能提升制造业,为传统行业带来好处,而并不能为原本这些行业里的从业者带来直接的利益。

  汽车的这两个大趋势妥妥的符合智能制造的大概念,头些年大机械学科的学生跟着项目走一走,还可以进得了各个车企的智能驾驶部门。

  这两年,直接招计算机学生,不招机械了。今年上半年我们普通开发部门招学生,说白了就是招DRE,随便看了几十个学生简历,几乎都有自动驾驶的自学经历,短短2~3年已经内卷到如此地步。

  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改变了汽车行业吗?这两个领域的前景美好吗?职业发展可期吗?答案都是肯定的。但是,对于目前其他岗位的汽车从业者来说,能得到直接红利吗?未必,同岗级薪酬都不同。这些机会属于机械学生吗?目前的趋势看,仿佛也未必。

  在没有进入制造领域之前,何小鹏一直觉得工业4.0离我们并不遥远。但是当小鹏汽车投资数十亿建了第一个工厂后,他发现工业4.0其实离实际应用还很远,很多还停留在概念里,现实的转换难度比想象中的困难很多。

  而汽车制造又是生产制造领域最复杂的行业之一,进来之后的何小鹏才发现,原来这个行业里有这么多的大坑。但是何小鹏也说,小鹏汽车有信心把这些坑都填过。

  “造车比互联网创业的难度,真的不止高十倍,我认为要高一百倍,需要非常多的钱,一年融50个亿根本活不下去。”何小鹏说。“所以我们原来在互联网领域能够成功,真的是有运气。”

  智能制造2025已经过了一半的时间,眼看着也就是这么个样子了,好在这本来就是一项产期规划,后面还有智能制造2035。虽然预计对我们大多数从业者不会带来直接的红利,但总还是盼着点行业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