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QQ:站内信联系

应对人口减少我们寻求成为机器人超级大国的目标能实现吗?2023-12-27 05:50

  劳动力下降趋势带来国家对机器人研发与制造的重视。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一项宏伟的计划,目标是在2025年之前大规模生产人形机器人,寻求成为机器人超级大国。除了工业,机器人还能在哪些地方取代人工?人口红利和资本红利基本吃空,机器人成为今后经济发展的科技红利之一。如何变得更加自给自足,是我国机器人产业面临的最大问题。

  2022年,我国人口总量比上一年减少了85万人。14亿人口大国发生了人口负增长,引发舆论哗然。但实际上,国家早就注意到了人口增长趋势向萎缩趋势转化的重大问题,因为从2014年开始,我国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即15-64岁人口数量,已经开始净减少,当年减少了9万人,2015-2016年分别减少了54和35万人。2017年开始,我国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每年以数百万的规模缩减。到2021年,这部分人口已经从2013年的10.1亿人,减少到9.65亿人,8年时间减少了4515万人,减少了4.5%。年均减少565万人。

  所以,国家很早就在为人口进入下降通道之后,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做准备。国家的应对劳动力短缺的主要措施就是大力发展机器人,用机器人来弥补人口不足。

  机器人从1960年开始萌芽。1968 年,美国的通用电气公司 (R.Smosher)试制了一台名为“Rig”的操纵型双足步行机器人机械,同年,日本 早稻田大学加藤一郎教授在日本首先展开了双足机器人的研制工作,并先后推出了 WAP-1、WAP-3、WL-5 等持续迭代的双足机器人版本,自此机器人产业进入人类重点发展阶段。

  但我国起步较晚,自 1985 年始,国内几所科研院校才陆续 开始机器人的研发工作。由于机器人研发与制造基础缺乏,我国第一次尝试构建人形机器人并没有达到目标。2000年由国防技术大学的一个团队生产的这台机器人,看起来像一个行走的烤面包机。它的眼睛炯炯有神,胯部附近有大炮般的突起。它被称为“先行者”,在邻国日本被嘲笑。日本网民将其描述为中国的秘密武器,一种可以让敌人笑死的秘密武器。当时日本拥有更时尚更先进的机器人。

  二、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一项宏伟的计划,目标是在2025年之前大规模生产人形机器人,寻求成为机器人超级大国。

  不过,我国并未气馁,一直在坚持。2023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MIIT)公布了一项宏伟的计划,目标是在2025年之前大规模生产人形机器人,寻求成为全球机器人技术的领导者。不过我国在机器人方面的侧重点与众不同,发展的主要重点是工业机器人。

  根据行业机构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obotics)的数据,去年全球安装的所有工业机器人中有一半安装在中国。如果按每万个工人所拥有的机器人数量衡量,我国现在是世界上第五大工业自动化国家。在自豪感和紧迫的人口下行挑战的激励下,我们的目标是成为机器人超级大国。

  在我国,大多数新安装的机器人都是机械臂,可以通过编程,在生产线上取代人工进行焊接、钻孔或组装组件。与此同时,去年我国还生产了超过600万台“服务机器人”,这些机器人可以帮助人类完成工业自动化以外的任务。比如仓库里飞来飞去,移动箱子,打扫酒店,送快递等。在广州的一家餐厅里,机器人还用于取代厨师烹制和运送饭菜。

  在机器人行业的发展过程中,难免会泥沙俱下,存在一些可能看起来就不太靠谱的噱头,但我们必须承认,机器人一个严肃的产业,也是未来社会不可或缺的取代人工的生产和服务工具。

  工厂面临的许多挑战也适用于农业。我国农民的平均年龄为50多岁。愿意在田间地头占据一席之地继续务农的年轻人越来越少。面临类似困境的其他国家,往往要么进口粮食,要么进口廉价劳动力。但中国对粮食安全偏执,对移民不感兴趣。机器人可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答案。其实在农业的某些方面,例如挤奶牛,可以很容易地实现自动化。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自主研发的首座无人化垂直植物工厂,已经在成都投入使用。这座栽培层数高达20层的垂直植物工厂,实现了在垂直空间内的食物周年稳定生产,在环境可控条件下能够实现35天就收获一茬生菜。

  假以时日,机器人可能会取代老龄化的工人。他们也可能在照顾他们方面发挥作用。2021年,我国超过65岁的老年人超过2亿人,但我们的养老院太少,照顾老年人的专业人员更少。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于2021年发布的一项计划呼吁发展智慧养老。其中一些是有抱负的,例如为虚弱的人提供电子外骨骼以帮助他们的运动。但更简单的机器人可以用来帮助老人洗澡或站起来。我国的科技巨头正在研究这一挑战。2022年,大型人工智能公司科大讯飞表示,希望将机器人送入老年人家中,提供陪伴和健康管理。

  在我国的历史书上,我们可以看到,当欧美发生工业革命时,我们还在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发展单一的耕种农业,20世纪通过工业化发展起来的西方在建设现代化时,我们正忙着抓革命,割资本主义小尾巴。直到国民经济处于崩溃边缘时,邓老带领全国人民解放思想,改革开放,我们才踩在巨人的肩膀上快速完成了工业化,并建设我们的现代化。

  前四十年,官员们一直将钢铁生产作为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标,而今后,他们关注的必须是机器人的安装数量。这样的转变对我们而言具有现实意义。最近40年我们的经济虽然飞速增长,但我们几乎所有的产业,都落后于西方国家。现在,在从现代社会向智能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至少在工业机器人方面,我们终于可以确立保持领先地位的目标了。

  近四十年来,我国经济的惊人增长主要得益于三个因素:城市劳动力激增的红利、改革开放引入西方几十上百年科学技术引导生产率大幅提高的科技红利,以及通过大量的货币投放、债务增加和海外资本流入带来的资本红利。

  然而现在,人口红利基本吃空。15至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正在萎缩。预计到 2050 年将下降 20% 以上。今年早些时候,政府公布了一份100个劳动力短缺职业的清单。制造业相关职位占其中的41个。曾经有一大批年轻廉价的工人做过这些工作。现在工资更高了,工人数量却难以满足招聘需求了。

  美国建国247年,宏观杠杆率从0%增加到现在的259%,居民债务收入比从0到现在的113%。但我们从1980年代才开始向居民提供贷款,现在的宏观杠杆率已经达到了298%,比美国高39个百分点;居民债务收入达到144%,比美国高31个百分点。我们用40年释放了美国240年的债务红利。过高的负债率意味着今后通过继续减息增加债务杠杆来推动经济增长的空间很小,债务红利吃得差不多了。

  科技红利方面,西方投喂的科技红利很难吃到了,只有自己推动科学技术和科技创新,自己做饭,才有饭吃。

  因此,最近几年国家的经济政策都将提高生产力作为优先事项。政府认为机器人在这项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多年来,它推动工业从劳动密集型转变为机器人密集型。各省已经花费了数十亿美元帮助制造商以这种方式进行升级。

  如何让我国的机器人产业变得更加自给自足,依然是一个大问题。目前,我国的机器人研发与制造企业,仍然依赖外国公司的零件和专有技术。美国和欧洲开始阻止中国企业购买先进的半导体和用于制造这些半导体的设备。虽然机器人需要的芯片,通常不是最先进的芯片,暂且不受影响。但考虑到机器人也可以军民两用,成熟的机器人技术,极有可能会向军事机器人延伸。一旦如此,难以避免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和机器人技术,也会被欧美列入封锁范围。

  因此,政府一直在努力刺激机器人研究。今年8月,北京市宣布为机器人开发提供100亿元人民币(14亿美元)的资金。

  这些努力正在产生一些效果。去年,中国安装的工业机器人中有36%是在这里制造的,高于2013年的25%。

  然而,对于大多数机器人公司来说,自给自足还有一段路要走。这也是政府推动类人机器人发展的部分原因。这些在短期内可能不是很实用或负担得起。但政府希望制造它们的过程能够创造一个国内供应链。